首 页     集团简介     集团动态     集团参股控股企业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报告查询  
  集团动态
集团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集团动态>>
 
集团主席桂强芳在《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评审会上的发言
来源: 本站 点击: 11369 发布时间: 2008/11/2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与铜仁市人民政府、铜仁市规划事业局联合课题组共同研制的《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今天接受有关专家评审。这个课题,得到铜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委办局、特别是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旅游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合作,得到铜仁地委及地区行署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邀请了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贵阳市建筑规划设计院、贵州财经学院、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单位、机构参与合作,一起进行了有关研究。现将
课题报告如下:
由于时间比较短,课题的研究任务比较重,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我们先后调集了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十多位同事,会同专家顾问,在铜仁市、贵阳市展开集中工作。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形成了约70万字,包括研究报告调研分析详本、和15篇专题报告在内的《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在总报告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完成了《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按照铜仁市市政府的要求,报告包括了竞争力分析、发展定位、区域及城市品牌、产业战略、规划战略等在内十三个专题;同时新增了行政文化、茶产业、物流产业资源保障战略、城市生态规划等五个新增专题。今天将由课题组的几位同事按《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向各位领导、专家做详细的汇报,请大家指教。
 
一、课题研究思路和重点
1、  从历史文脉入手,深入挖掘铜仁市的城市特色,认真塑造铜仁市鲜明的城市个性,提出铜仁市的城市特色定位,塑造铜仁市突出的城市品牌形象,促进铜仁市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着重研究文化战略、品牌战略,力争找到短时间提升铜仁影响力、知名度的战略途径;
2、  从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入手,找准铜仁市、铜仁地区的各方面竞争力优势和不足,认真研究和提出铜仁市未来经济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战略方案;
3、  从城市人口发展入手,系统客观研究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构成,以此研究铜仁市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产业与经济总量的匹配;
4、从城市创新要求入手,探讨了城市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研究方法努力创新。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采用了比较城市学、比较发展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应用《中国城市竞争力平价指标体系》(GN体系),对铜仁地区、铜仁地区周边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竞争力比较分析,找准了铜仁在全地区、全省、湘渝黔结合部的区域地位,按照科学理性的要求,总结了西部城市发展基本规律,针对铜仁实际,创制和应用了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与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反抛物线’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定位方法”,提出了“后发优势、后来居上”快速跨越、理性增长的竞争理念、竞争思路、发展目标。如何把“反抛物线模式”,做成一种“铜仁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模式”,确实值得研究。
二、课题关键指标
年限:2008年-2030年
区域:铜仁市市域范围
人口:2030年按建成区人口80万(建成区范围:现铜仁市主城区为核心,包括川硐大兴片区、灯塔片区、谢桥片区等)
 
三、课题的十大要点
1、对铜仁市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题努力勾勒未来近、中、远期(2009—2030)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设想,建议铜仁市的城市性质与职能是:黔东中心城市,大武陵源区域生态、文化、经济发展高地,新型生态产业基地,黔湘渝鄂边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贵州山水景观与文化多样性城市,中国梵文化名城。实施“铜仁市经济圈”和“铜仁城市影响区”战略,努力追赶,跨越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大武陵源(黔湘渝鄂)旅游、商贸、轻工等新型生态产业区域中心城市。
未来发展定位是:城市中心区按组团式发展,由铜仁老城(十二半岛)、梵城新区(川硐)—大兴(空港组团)片区、茶店产业化卫星城、坝黄产业化卫星城、万山特区卫星城构成。产业布局根据未来铜仁城市发展趋势,按“铜仁市经济圈”(中心区圈层)与“铜仁城市影响区(城市毗邻经济功能关联区)布局。
以此为发展依托,未来将铜仁市打造成:
空间品质优越的    “西部精品宜居城市”
主题文化突出的 “梵学文化地理城市”
循环经济主导的 “新型生态产业城市”
高端取向发展的    “国际标准旅游城市”。
 
2、努力研究探讨和提出高端新颖而具个性特色的铜仁城市形象定位。
针对铜仁市与梵净山形象、与铜仁地区形象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应用三重关联整合提炼方法,初步对铜仁名山形象、地区形象、铜仁市城市形象作出了以下系列概括定位:
名山形象定位语为:     武陵正源●名山之宗”
地区形象定位语为: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
 城市形象定位语为:    十二半岛●七色梵城”
十二半岛——南岳半岛、桐梓坳半岛、金滩半岛、曹园半岛、江宗门半岛、大江坪半岛、鲤鱼嘴半岛、鹭鸶岩半岛、黄连冲半岛、水晶阁半岛、五显庙半岛、渔梁滩半岛,是铜仁最具地理地貌特质性和差异性的城市风貌。
七色--水色、山色、绿色、古色、岛色、夜色、空色,是铜仁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彩性的精炼概括。
建议统一将以上三重“八字锦言”作为铜仁名山、地区、城市对外形象宣导的主要定位语,可联用,可单用,可分拆使用,可交叉使用。
 
3、提出铜仁市简约风格城市品牌创意
   经本课题组研究和建议,国际权威文化机构与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反复考证评价讨论,确定在进一步征求公众口碑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对铜仁市颁予——“中国梵文化名城”美誉称号。
简称——梵 城
 
梵城品牌的依据主要由以下几点:
•       酷似城市水文地理景观形制
•       宛若奥运地理徽标山水隐现
•       本区域最高地域文化元素
•       无可替代之神圣符号
•       建议作为城市品牌
 
4、结合铜仁市人口发展目标,系统清晰的分析了对应的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铜仁地区行署提出的铜仁市未来城市人口规模目标,根据人口与经济规模等量增长的原则,结合未来铜仁市城市发展目标、性质和发展定位,研究了高、中、低三个不同人口目标下的经济发展目标方案,作为决策的参考。
 
 2020建成区50万人,2030年建成区80万人
2020建成区45万人,2030年建成区70万人
2020建成区40万人,2030年建成区60万人
年份
2020建成区50万人
2030建成区80万人
2020建成区45万人
2030年建成区70万人
2020年建成区40万人
2030建成区80万人
平均增长率(%)
15.21
9.54
14.29
9.21
12.8
9.4
GDP预测(亿元)
219.08
544.68
197.48
476.51
166.33
408.5
累计投资额预测
(亿元)
130.06
323.55
117.24
283.06
98.74
242.66
预计全国GDP平均增速(%)
9.5
7
9.5
7
9.5
7
进入第5梯队年份
2014年
 
2014
 
2015
 
进入第4梯队年份
 
2023年
 
2028
 
无法进入
 
5、一创两申,打造武陵正源文化多样性之城
在原一山两江四文化的基础上,本课题进一步挖掘了铜仁内陆妈祖文化、神秘徐福文化、奇异铜人文化、朱砂墨宝文化、侗族南歌北笛文化、古老的茶文化等具有特殊影响性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并采取文化遗产保护界最新“遗产廊”研究保护方式(也就是冷门式、捆绑式、线性等研究保护与申遗方式),努力将铜仁多样性文化中的瑰宝申报为世界遗产、国家遗产、专业领域文化遗产、两岸四地共同文化遗产。
其中重点是“一创”创“梵文化记忆遗产”体系创制地、课题研发地、成果发布地、精华收藏展示地,未来几年将研究评价成果集纳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具有较大可能性);
并建议开展“两申”:就是提出了申报“武陵正源”——为武陵山脉又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操作关键在于“武陵正源”梵净山未来与“武陵源”张家界如何成功“捆绑”);申报铜仁北侗稻作稻食稻俗文化与黔东南南侗稻作文化会合——为代表全球五种原始耕作方式及特色农耕文化的农业文化遗产,共同捆绑申请入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清单(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定考核机构联系,关键在于与黔东南、怀化及浙江青田如何成功捆绑)。
这一创两申,其意义和价值不在荔波申遗之下,是铜仁市的文化战略大事,也是贵州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大事,一旦实施,影响力将广泛而深远。
 
6、创新模式、明确方向,着力产业落地。
再好的定位如果不能落地,都不能算是成功的定位;任何好的战略构想都需要具体的模式和项目来落实。本文在对产业发展做出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广泛研究了国内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结合铜仁资源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市场发展动向等因素提出了产业落地的具体模式和未来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助推产业落地的模式包括:
•       “飞地经济”模式
•       万山“零税特区”
•       新型生态产业体系
•       构建“十里锦江——梵净山”省级旅游度假区
•       “梵”字品牌下的佛教文化产业
•       打造强势投融资平台
提出了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物流产业、茶产业和茶油产业、能源农场等未来优势产业。
 
7、专门研制了对检测评价铜仁发展具有辅助意义的“铜仁系列指数”
    包括《铜仁市区域竞合(竞争力、合作力)发展战略研究评价体系草案》、《铜仁市创建国际性旅游城市简要试行标准草案》、《铜仁城市山水精品宜居模式草案》、《铜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新型生态产业发展自律体系草案》等系列战略工具,我们称之为“梵城系列指数”,不但现在用以辅助和指导了我们做好铜仁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区域战略发展定位,文化与旅游战略发展定位,城市宜居模式发展定位,生态文明城市与新型生态产业发展定位,以及城市形象特色与品牌战略定位等,而且对于铜仁将来长期、持续应用以辅助研究、评价、规范自己的发展和建设行为,也有长期意义。
 
8明确提出铜仁市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最高目标,并研究和提出了铜仁新型生态城市与生态产业特色创建模式。
本课题根据铜仁地区和铜仁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专章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尝试编制了《铜仁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新型生态产业发展自律体系》,建议启动应用,这是铜仁自己独立研制的一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新型生态产业发展自律式评价指数,进入“梵城系列指数”,坚持利用该体系定期对自己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新型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同时聘请第三方国际性权威环境组织辅助评价、重点指导,争取在五年内,将铜仁市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争取国际环境组织“双奖”:“亚太(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奖”、“亚太(国际)新型生态产业发展奖”(有关国际环境组织已经接受课题组建议,开始进行初期考察与资料准备)。
 
9、着力推崇、策划铜仁城市风貌特色的第一生态美学景观线——水景观线
课题强调了要落实铜仁市城乡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尤其是与铜仁城市财富、旅游价值、人居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最为性命相关的三江小流域、城市十二半岛环境保护,将是铜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按照生态工程学、生态美学、生态旅游学的先进理念保护和治理大江、小江、锦江流域,半岛岸线,农村环境,把铜仁老城、十二半岛当作一座城市公园和公园城市来整体打造,城市向公园转型,从居住性向游憩型、娱乐型、购物型、美食型、休闲型、度假型、修疗型、下榻型、过夜型转型,特别是对其中自然风景名胜区、重点山水景观区进行重点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教育广大市民敬水、亲水、爱水、护水,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标准,创造中国城市最佳“生态亲水美景”,保持好“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前十佳)的形象美誉。每年举办“锦江梵城(国际)敬水节”、“锦江梵城(国际)敬水论坛”,到2020年,形成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一起协同发展,共同建立起生态的良性循环。
$Page_Split_page$
 
10、创新研究符合铜仁市旅游发展的“板块旅游”运营模式,通过旅游发展实现城市转型的新思路
板块旅游”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旅行社为核心的点线旅游模式,其核心运行机制,是通过一个集中的区域和组织,采取集中提供旅游信息、集中提供交通、餐饮等基础服务等方式,串接旅游的各个环节。铜仁市地处梵净山和凤凰古城两个重要景区的结合部,交通和服务设施相对完善,自身缺少大型景点,适合以配套和特色旅游项目为主题运行“板块旅游”模式,形成区域游客集散地,以此达到最优的旅游经济模式:旅游客源地、目的地符合型旅游经济模式。
通过旅游业发展,使铜仁市从一个自给自足型城市,转型为消费型城市;转型的契机:将铜仁市建设成一个以文化多样和城市山水为核心的著名休闲度假区与公园城市,通过旅游集散地的形成,使人流和城市美化带来的人流转换为相应的消费;使城市通过房地产、零售商业、相关制造业等多方面产生盈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达成城市的转型。
我的报告完毕,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下面请我的助手张剑研究员做进一步汇报。
 

版权所有:基恩国际集团     粤ICP备09176694号    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38号北海中心29楼D室 电话:852-25277992  25277980   传真:852-25277995